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平安建设

景中有“警”平安相随

九华山风景区公安局通过科技赋能,构建“智慧型”旅游警务,全力营造安全、畅通、有序、文明的旅游治安环境

发布时间:2025-11-13 11:03 来源:市公安局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警察同志!我的背包落在上山大巴上了,身份证和相机都在里面!这可怎么办?”近日,在九华山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九华山风景区公安局九华镇派出所民警宋石和同事巡逻时,遇到一名外地游客刘先生的紧急求助。宋石立刻停下脚步:“您别慌,先说下乘车时间和路线。”

宋石一边安抚刘先生,一边掏出警务终端,指尖滑动调出景区大巴调度系统:“您看,是不是8点15分柯村发往花台的这趟车?”确认信息后,他迅速联系指挥中心:“请求调取皖RXXX大巴监控,查找黑色双肩包,同步对接司机。”

不到20分钟,指挥中心反馈:“监控显示背包在后排,司机已确认,正返程送回。”1小时后,刘先生从司机手中接过完好的背包,对着宋石连连道谢:“本来以为找不回来了,没想到这么快,九华山警察太给力了!”

从求助到找回失物,短短1小时的高效处置,藏着九华山风景区“智慧型”旅游警务的硬核实力。这种科技赋能警务的响应效率,不只是个案里的“快”,更用在客流高峰的全局应对上,靠大数据把警力精准送到游客最需要的地方。

客流高峰的应对,靠大数据提前规划。清晨7点,柯村停车场渐渐热闹,远处山峰还裹着薄雾。九华山风景区公安局指挥中心里,电子屏实时跳动数据:“柯村停车场抵达车辆6691台,高铁到站2264人,留宿游客11153人。”民警李罡对比近2年同期数据,很快判断:“上午9点到下午14点,花台、天台等处车流量会达高峰,得增派警力去换乘点。”指令通过警务终端下发,20分钟内,九华派出所民警就带着反光背心、手持扩音器赶到花台换乘大巴站,提前做好疏导准备。

“既要让游客出行顺心,更要让游客玩得安心。”九华山风景区公安局将这一服务准则落到实处,在花台、天台、大愿文化园、闵园等核心区域设立6个现场执勤点,构建“路面景点巡防+视频巡查”双轨模式,全力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及为民服务工作。

11月7日,在天台景区执勤点,民警曹珺玉正拿着对讲机沟通,眼睛同时扫过往来游客:“阿姨,这边台阶滑,您扶着栏杆走。”发现一位老人脚步踉跄,她立刻上前搀扶。不远处,九华镇派出所视频巡查室值班人员紧盯视频巡查画面,手指不时放大局部区域,一旦发现观景平台出现人群聚集,便立刻通过对讲机提醒现场同事:“东边观景台游客扎堆了,赶紧过来疏导下!”

这份高效服务的背后,是对数据规律的深度挖掘。“我们把近两年客流、车流的来山、离山时间,还有投放的警力数据都拉出来比对,找出规律才能精准施策。”九华山风景区公安局副局长章健指着电脑屏幕上的分析报表说。

依托大数据分析,九华山景区公安局还建立了一套清晰的承载量应对机制。整套机制以“最佳承载量4万人、最大承载量8万人”为核心原则,分场景精准响应:每晚10点统计留宿游客,一旦达到1万人,立刻提请发布错峰预警,景区官网、高速口电子屏会同步弹出提示;当柯村停车场的车辆驻留数超过1.3万台次,会第一时间联动周边公安机关,在高速口提前开展远端分流;要是单日客流突破5万人,就要求客运企业加密景交大巴的发班频次,确保游客不用在站点长时间等候。“我们要把各个环节都考虑周全,加强与景区各部门在客流车流管控、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联动,提前做好部署,确保游客、车辆快进快出,提升游客体验感。”章健说。

如今,行走在九华山风景区,看得见的是奇峰秀水、云海松涛,看不见的是“智慧警务”织就的安全防护网。“前端快速处置+后端专业支撑”的智慧警务模式,让九华山风景区公安局的安全守护更高效、更精准,为每一位游客的旅途保驾护航。(通讯员:吴佳慧 审核:董晶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