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后一米"到"零距离"
府学社区党委聚焦居民急难愁盼,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构建“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双联服务体系,将便民服务延伸到居民家门口。一是主动服务破解养老难题。网格员每天开展“敲门行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医保认证、高龄补贴申请等10余项代办服务。今年以来,已累计上门办理业务200余次,惠及老年居民180余人。二是民情日记实现精准服务。每名网格员配备“小蓝本”,通过“日记录、周汇总、月分析”机制,将居民诉求系统归类为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矛盾调处、关爱帮扶、应急处置、物业管理等六大类。目前已建立涵盖3000余户居民的动态数据库,诉求办结率达96%。三是分级响应提升治理效能。府学社区党委创新“三色管理”机制:一般事项(绿色)网格内即时处理,复杂问题(黄色)社区协调解决,疑难诉求(红色)上报街道联动处置。今年累计化解各类问题200余件,实现“小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社区”。通过上门服务、精准对接、分级响应,真正让党群关系从“隔窗对话”变为“同坐一条板凳”。
从“单打独斗”到“多方合作”
社区治理不能靠“单打独斗”,必须撬动多方资源。府学社区牵头成立“社区大党委”,整合物业、共建单位等资源,建立“需求、资源、服务”三张清单,通过“联席会议、项目共推”机制,形成“群众点题、党委领题、联盟破题”的治理闭环。一是搭建“红色合伙人”平台,与6家物业公司签订共建协议,围绕停车管理、绿化维护、楼道整理等痛点问题联合开展专项行动,累计优化非机动车停放点12处、楼道感应灯修理100余盏。二是推行“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双向对接,各共建单位志愿者通过“大党委”平台,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文化活动6次,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志愿服务活动约5次,普法宣传、健康知识讲座、应急救护培训等活动9场次。三是建立“季度联席会”机制,组织辖区共建单位代表共商环境提升、就业帮扶等议题,今年以来通过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30余名失业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真正实现了“资源沉下去、民心聚起来”,社区治理从“独角戏”升级为“大合唱”.
从“陌生人”到“一家亲”
基层善治的终极目标是让居民从“陌生人”变成“一家亲”。府学社区党委积极改造小区党群服务站,打造“好成事会客厅”共享空间,增设可移动会议桌,划分儿童游乐区、老年活动区、红色书吧、议事厅等功能区域,真正实现“一室多用、资源共享”。结合传统节日,为社区的独居老人、低保家庭送去节日的慰问,全年累计开展慰问120人;同时为解决阵地“空转”问题,社区创新性地推行“群众点单”服务模式,开办老年学校,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开设 “第二课堂”,邀请专业人士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进行专业辅导,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创建“173”自治理事会,推动居民自治。2024年以来,党群阵地累计开展政策宣讲、技能培训等活动30余场,服务群众超2000人次,切实让“小社区”成为“大家庭”。
基层治理没有“标准答案”,唯有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破解难题,才能让“最后一米”真正成为温暖可及的“零距离”。未来,府学社区将继续深耕党建引领“责任田”,解锁更多“幸福密码”,让基层善治的种子在社区生根开花。(撰稿:刘娴婧 审核:杨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