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法治建设

全国首部黄精产业地方性法规即将施行

发布时间:2025-07-29 17:27 来源:法治日报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全国首部黄精产业地方性法规即将施行

推动九华黄精产业高质量发展

《池州市九华黄精产业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近日在安徽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获得审查批准,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据悉,《条例》是全国首部促进黄精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也是池州市享有地方立法权以来首次就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制定的专项法规。

九华黄精是原生于九华山山脉的百合科药食同源植物,收录于国家药典,是安徽省“十大皖药”之一。随着人们健康消费需求增长和地方旅游业发展,九华黄精产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原料供不应求、标准体系不完善、品牌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有必要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进一步强化政府促进举措,推动九华黄精产业高质量发展。

《条例》共23条,涵盖九华黄精产业发展的政府及部门职责、产业发展规划、种质资源保护、种植销售、质量安全、科技研发、品牌建设、文化挖掘、人才保障、资金支持以及法律责任等内容。

《条例》明确九华黄精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九华山山脉天然生长的多花黄精和使用该种种质资源繁育、种植的多花黄精,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种苗。要求政府加强九华黄精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推进保障性种苗生产基地、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推动九华黄精产业集群集聚、融合发展和促进产销对接,强化对九华黄精产业发展要素的支持和保障。规定九华黄精生产经营主体应当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质量安全标准,记录和保存九华黄精及其产品全程可追溯的信息,同时,农业农村、市场监督管理、林业等部门进行相应的指导和检查。

《条例》不仅注重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着力解决当前九华黄精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还聚焦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链条化”发展方向,推动九华黄精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在池州市委的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高度重视《条例》起草工作,成立了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负责同志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起草过程中充分借鉴了外地关于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立法经验,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精心打磨并经三次审议表决通过。《条例》是我市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体现池州特色的一部小快灵立法典范。”池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吴军介绍说。

近年来,池州市大力推进九华黄精产业发展,全市黄精种植基地面积达12万亩,短短5年时间,种植规模实现10倍增长。其中,百亩以上基地50个,千亩以上基地9个。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已开发黄精食品、保健品、饮品等三大类40多种产品,2024年全产业链综合产值高达30亿元。九华黄精成为池州市一张独特的农业产业名片。

池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朱文明表示,《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池州市九华黄精产业发展迈入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接下来,池州市农业农村局将联合各相关部门,切实抓好《条例》的贯彻落实,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确保《条例》各项规定落地生根,保障和推动九华黄精产业做强做优,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注入更强动力。法治日报(本报记者 范天娇 通讯员 汪秀祥 钱雪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