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基层动态

把“解决一件事”变为“办好一类事”

发布时间:2025-07-17 09:26 来源:贵池区委政法委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近年来,贵池区积极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将12345热线、人民网留言等社情民意与网格化管理紧密衔接起来,试点推行“一网统管”,建立诉求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通道双闭环机制,将群众“诉求清单”转变为基层治理“任务清单”,推动群众诉求从“接诉即办”向“源头治理”转型。

从分散运行变为整体运作
实现诉求办理”一站式“
“去年5月份,我区在全省率先推出改革举措,将原来分散在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的人民网留言、‘互联网+督查’平台留言、12345热线、领导信箱等各类诉求办理,以及民声呼应工作划转至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办理,设立区社情民意信息中心,统筹负责全区社情民意和社会动态研判、各类问题诉求收集及分析有关工作。”贵池区委社会工作部负责同志介绍,通过改革,实现各类群众诉求“一口归集、统一调度、分级办理”,也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提供新的思考路径。2024年5月份以来,贵池区共受理12345热线、留言、信箱等各类诉求3.6万件,按期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率99.5%以上、平均办理时长3个工作日,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关注的重难点和急难愁盼问题。

从被动受理变为主动服务
实现问题收集“全方位”
“我们建立‘社情民意+网格’制度,划定332个基础网格,依托皖政通APP上线贵池区基层社会治理‘一网统管’平台、开发网格小助手‘随手拍’功能,通过下沉走访和大数据定位技术,网格员、群众可以将诉求文字、照片等内容上传至平台,实现分级办理。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融合、多元参与的问题反映通道,实现为民服务由‘坐等上门’向‘主动下沉’转变。”贵池区委社会工作部负责同志介绍,该平台自去年底上线以来,共收集各类诉求3944件,其中提交区级以上层面解决56件,总办结率95.36%,实现90%以上诉求和矛盾在基层得到化解。通过主动发现、下沉服务,12345热线量下降了,群众满意度上升了。
图片

“一网统管”,收集群众“诉求清单”。 资料照片

从逐级转办变为一件直达
实现群众服务“零等待”
6月24日,贵池区清溪街道南湖社区网格员刘丹在下沉走访时,接到玖龙时代小区604室居民苏先生反映家中卫生间污水管网堵塞,经物业公司疏通仍无法正常使用。接到群众反映后,社区立即组织物业公司进行排查,发现是由于6楼通往5楼的公共平行污水管道堵塞导致,该位置为5楼一家健身场馆,经营负责人担心疏通会导致污水溢出,对新装修的瑜伽室造成影响,因此不愿意配合。6月26日,南湖社区组织玖龙物业公司及健身场馆经营负责人共同召开协调会,并达成一致意见,当晚就开始进行防污准备工作,打消场馆经营负责人顾虑。6月27日,经过专业疏通,该处污水管道堵塞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通过打造贯穿到底、流程顺畅、资源共享的“社情民意+网格”一体化运行制度,推动解决问题关口前移,在问题发现和解决之间搭建“直通车”,既缩短办理时长也拉近了群众距离,实现诉求办理提质增效,赢得群众广泛赞誉。

从接诉即办变为源头治理
实现基层治理“新突破”
废旧太阳能坠落安全隐患,一直是困扰居民的一个难题。“谁来拆、怎么拆?”近期,池阳街道烟柳园社区走出一条议事协商的新路子。红光小区是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群众反映楼顶有不少废旧太阳能存在坠落安全隐患。池阳街道烟柳园社区立即组织物业对小区楼顶废旧太阳能进行全面排查,并邀请居民代表、业委会成员、物业人员共同召开议事协商会,敲定解决方案。通过深入小区开展“敲门行动”,征得居民同意后,由物业公司联系第三方进行拆除回收处置,折抵劳务费用,经过一个月,该小区64户废旧太阳能设备全部顺利拆除,有效守护了居民“头顶上的安全”。
贵池区以该成功经验为“小切口”,积极在全区范围内推广,部署开展楼顶废旧太阳能专项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排查出废弃隐患太阳能等户外设备1077个,已成功处置370个,实现由“点”及“面”的整体提升辐射效应。
通过建立“社情民意+网格”,推行诉求办理“一网统管”,让服务“走”下去,诉求“收”上来、问题“议”起来、治理“提”上去。区委社会工作部每月对社会热点和动态进行研判,对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劳动保障、民生服务等五大类民生问题进行点题复盘,通过反向研判,查找症结,靶向施策,实现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再到“提升一个领域”的转变,走出了源头治理的贵池路径。

安徽日报 胡文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