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教育环节深入思想发动的基础上,池州两级政法单位逐层压实责任,压茬推进,确保查纠整改环节工作蹄疾步稳。
一是逐层压实责任,动员部署到位。自查纠整改环节启动以来,我市召开5次市委常委会、6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坚持高站位、高标准、严要求,细化目标任务、重点举措及责任分工,有力有序推动全市查纠整改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市教育整顿办实行日调度、周总结,把好查纠整改方向和进度。市县两级党委政法委、政法各单位层层传达部署、逐层压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召开查纠整改环节征求意见座谈会,通过门户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公开本系统顽瘴痼疾整治内容,市委政法委、市直政法各单位相继向社会公开整治内容,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为查纠整改工作开展营造浓厚氛围。
二是逐层谈心谈话,思想发动到位。把开展“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宣讲教育作为首项重点工作,以会议、座谈、宣讲等多种形式,重点围绕《纪检监察机关处理主动投案问题的规定(试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和教育惩处相结合的政策、“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六大顽瘴痼疾、检举揭发、个人与岗位匹配度及全院政治生态等方面内容,认真做好政策解读。同时,印发《致参加全省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干警及其家属一封信》至全市每位政法干警及其家属。4月14日,市委书记方正与市委政法委书记及政法各单位“一把手”谈心谈话。全市政法系统2552名在编在岗干警认真落实“五必谈”要求陆续完成谈心谈话。结合谈心谈话,教育引导干警放下包袱、打开心结,深入开展自查,主动说明问题,规范填写《政法干警自查事项报告表》,确保查纠整改环节做深做实。
三是逐层规范受理,线索核查到位。将问题线索核查交办作为基础性、关键性工作,紧盯线索受理交办、细抓线索核查督办,严把问题线索受理、研判、移交、核查、督办“五道”关口,推动问题线索交办核查工作机制化、规范化、长效化。通过用好一个专班,启动“5+2”“白+黑”模式,分工受理到位;做好每日线索、重点线索“两个”研判,分流移交到位;把好线索和问题、价值线索和其他线索、重点线索和一般线索“三个区分”,分类核查到位,全力推动线索工作。截至4月17日,全市共登记受理线索327条(省教整办下发5条、指导组下发317条、市教整办自收5件),部分线索涉及多个部门多向移交,实际移交342条,问题线索移交率100%。目前报结问题线索55条,立案3件3人,“第一种形态”处理9件9人,党纪政务处分1件1人,主动说明问题11人。把好重点线索和一般线索的区分。对指导组确定的31条重点线索采取领导包案、提级管辖、定期调度等措施重点督办、攻坚克难。对一般线索督促政法各单位专班核查。强化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衔接,开展“有黑无伞”案件倒查工作,已立案1件1人(非政法干警)。
四是逐层强化推动,重点整治到位。确定“6+N”整治重点。聚焦“6+N”,在中央和省列入的“6+8”基础上,结合池州实际,将公安系统接处警、执法办案过程中存在不作为、慢作为、态度粗暴、恶劣;法院系统少数审判执行案件质效不高;两级检察机关办案力量整合不够,工作合力不强,列入市级重点整治内容。市直政法各单位对照“6+8+3”主动认领本系统本部门整治重点,制定本单位顽瘴痼疾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全市政法系统均明确了整治问题、整改措施、责任领导、整改时限等“四项清单”。摸清重点案件底数。及时转发省教整办重点案件评查工作方案,摸清全市政法系统需要评查重点案件底数,分门别类建立案件台账,全市共建案件台账4882件。成立市县(区)教整办和政法各单位重点案件评查组织,评查工作专班人员98人,预计4月底前完成评查任务。清查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市县两级党委政法委统筹建立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总体台账,分级组织政法各单位全面梳理评查各系统案件,全市共摸排涉法涉诉信访案件366件。(沈醒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